本页面介绍了与研究有关的新闻和最新进展情况,包括论文出版、演讲、参与学术会议和其他活动。
This page shows a list of Dr Liu's news. Progresses of projects, including publications, presentations, conferences and other even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ge.

2022-2023学年厦门大学“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公布

2022-2023学年厦门大学“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如下。 优胜奖(Winner): 空缺 优秀奖(Commended): 徐培键,连栩莹,陈泽铠,张佳睿,胡艺文:《”对厦门大学食堂口味的数据可视化——基于对全国八大菜系的数据分析”》 入围奖(Shortlisted): 赖婧雯,裴雅欣,方逸之,杨星雨,张道琳:《厦门大学学生考公意愿、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是刘建政博士为“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课程设立的一个奖项,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数据可视化作品。该奖项分为优胜奖(Winner)、优秀奖(Commended)和入围奖(Shortlisted),优胜奖0-3个,优秀奖和入围奖若干。奖项评选结果一般于同一学年春季学期初在本网站(http://www.jzliu.net/)上公布,获奖同学将会收到通知。该奖项的评选标准是数据可视化作品的创新性以及对理解和解决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的意义。

2022-2023学年厦门大学“计算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公布

2022-2023学年厦门大学“计算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如下。 优胜奖(Winner): 罗庭帅、熊丽文、杨皓荃:《“中国外交这十年”——安全镶嵌理论下的外交关系研究》 程安乐、沈晓菲、韩晓轩、陈诗敏:《今天吃什么?—基于多源数据整合的厦门市餐饮行业分析》 优秀奖(Commended): 吴子轩、代雨薇、马苏莱玛、田成润:《福建省城市创新能力及其网络结构演化》 入围奖(Shortlisted): 冯文彬、孟圣垒、陈锦斌:《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报道的情感特征与价值取向——基于“重庆山火”舆情文本的数据分析》 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是刘建政博士为“计算公共政策学”课程设立的一个奖项,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作业。该奖项分为优胜奖(Winner)、优秀奖(Commended)和入围奖(Shortlisted),优胜奖0-3个,优秀奖和入围奖若干。奖项评选结果一般于课程所在学期的下一学期初在本网站(http://www.jzliu.net/)上公布,获奖同学将会收到通知。该奖项的评选标准是作品的创新和特色,以及对理解和解决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问题的意义。

2021-2022学年厦门大学“计算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公布

2021-2022学年厦门大学“计算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如下。 优胜奖(Winner): 黄心怡、梁安琪、吴婧瑜:《厦门市公民网络问政行为特征及民生关注挖掘——基于“领导留言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 入围奖(Shortlisted): 张鸿鹏、杨思怡、蔡晨雯:《层级政府中的政策转译:模糊、变通与异化——基于政策文本的综合量化研究》 阿依哈娜提、董馨雨、李银杏、张曼:《票房背后:十亿票房电影的发展趋势与成因分析——基于2012-2021年电影的数据爬取与可视化分析》 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是刘建政博士为“计算公共政策学”课程设立的一个奖项,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作业。该奖项分为优胜奖(Winner)和入围奖(Shortlisted),优胜奖0-3个,入围奖若干。奖项评选结果一般于课程所在学期的下一学期初在本网站(http://www.jzliu.net/)上公布,获奖同学将会收到通知。该奖项的评选标准是作品的创新和特色,以及对理解和解决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问题的意义。

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厦门大学“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公布

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厦门大学“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如下。 优胜奖(Winner): 李鹭阳,陈宇航,冯译萱——Secrets You Don’t Know: XMU课程时间安排新发现 劳芸雅,吴琦,刘婉红,李郅锴,刘梓涵——综艺题材变化趋势探析 入围奖(Shortlisted): 蔡静湄,曹斯琪,潘康裕——看见“她力量”:奥运会中女性参与度变化研究 黄鼎,庄晓伟,周裕翔,王程玄——基于数据可视化的视频平台热点话题传播规律研究 孟子正,蔡昱晖,柳紫荻,申心怡,陈丽光——咖啡豆的东方之旅 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是刘建政博士为“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课程设立的一个奖项,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数据可视化作品。该奖项分为优胜奖(Winner)和入围奖(Shortlisted),优胜奖0-3个,入围奖若干。奖项评选结果一般于同一学年春季学期初在本网站(http://www.jzliu.net/)上公布,获奖同学将会收到通知。该奖项的评选标准是数据可视化作品的创新性以及对理解和解决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的意义。

“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课程被同学们评为厦门大学最有含金量的课程之一

近日,厦门大学学生自主运营的非官方平台“厦园通”(微信号:xiada-xy)发布一则消息“厦大这些老师上的课,我从来没有睡过觉”。这则消息根据后台互动话题#厦大哪个老师的什么课程,是你觉得最有含金量的?#整理了67个厦门大学学生心目中推荐的“最有含金量的课程”。刘建政老师主讲的“数据可视化表达基础”是其中之一。 详情请访问厦园通微信文章链接。 “厦园通”是厦门大学学生自主运营的非官方平台,主要为厦门大学学生提供资讯内容,享受校园便利服务:查成绩、查课表、二手市场、失物招领、表白墙、帮舍友找对象等功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你了解厦大。 感谢周茜老师分享这则消息。

2020-2021学年第三学期厦门大学“研究与表达”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公布

2020-2021学年第三学期厦门大学“研究与表达”课程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评选结果如下。 优胜奖(Winner): 田诗扬、马文丽、郭彬——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入围奖(Shortlisted): 陈欢、任佳音、吴宇芬——知沟理论概述 王陶、赵翠卓——沉默的螺旋 教师选择奖(Lecturer’s choice award)是刘建政博士为“研究与表达”课程设立的一个奖项,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作业。该奖项分为优胜奖(Winner)和入围奖(Shortlisted),优胜奖1-3个,入围奖1-3个。奖项评选结果一般于下一学年秋季学期初在本网站(http://www.jzliu.net/)上公布。

《交流计划提高了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了解和好感吗?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实证分析》在《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

刘建政博士与其合作者(张曦文博士、李劼博士、宋静博士、李卫峰博士和吴健生教授)合著的论文《交流计划提高了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了解和好感吗?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实证分析》被《公共行政评论》正式录用且发表于2021年第4期。 论文摘要如下: 提高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内地的了解,促进他(她)们“北上”到内地发展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我国“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以下简称交流计划)的政策目标之一。该交流计划自2012年开始已经实施多年,但其政策效果究竟如何还未有研究。本研究结合研学旅行相关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使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考察交流计划短期项目的政策效果,即交流计划是否增进了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大湾区内地城市及其发展的兴趣和了解,以及对这些城市的好感。研究发现,大部分愿意参加交流计划的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大湾区内地城市及其发展感兴趣,而且对大湾区内地城市有好感,但并不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及其发展;交流计划显著提高了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大湾区内地城市及其发展的兴趣和了解;参加了交流计划的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大湾区内地城市变得更有好感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参加交流计划的学生,但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为评估交流计划在增强香港青年大学生对内地了解的有效性提供了首个定量实证证据,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有关香港青年大学生的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是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广东省治理现代化研究所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协办的公共行政类专业学术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CSSCI)来源期刊收录,是国内公共管理学科的顶尖期刊之一。

A paper titled “Source-Receptor Relationship of Transboundary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between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Approaches,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Limitations”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近日,课题组一篇题为“Source-Receptor Relationship of Transboundary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between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Approaches,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Limitations”的论文被SCI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 More